当前免疫疗法大量被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研究表明免疫微环境的解析有助于突破精准诊疗技术难题。Akoya Biosciences 推出的 Phenoptics 多色定量病理创新分析方案可以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更为的可靠的指导依据,其完整方案包括 Opal 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标记、Vectra 多光谱成像及 inForm 智能软件分析,三位一体解析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为肿瘤患者提供精准诊疗方案。
近期来自新加坡中央医院杨宝诚博士(Dr. Joe Yeong)也以视频专访形式为我们分享了Phenoptics创新分析方案在肿瘤免疫及转化医学中的独特优势和应用前景。(点击获取视频链接)
为了更好帮助广大科研人员理解该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本期 Akoya 网络讲座邀请到另一位资深研究人员,来自新加坡癌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Michał Marek Hoppe 博士,为我们详细介绍 Phenoptics 多色定量病理分析技术的应用特点及其取得的创新成果。
—— 会议介绍 ——
MYC,BCL2和BCL6抗原表达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指标。然而MYC,BCL2和BCL6是否在DLBCL的单细胞水平上共表达,以及共表达的模式是否决定预后仍然有待探索。Hoppe 博士基于多色荧光免疫组化(mIHC),以证明MYC、BCL2、BCL6在DLBCL中在单细胞分辨率下显示出共表达的模式,与非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具有明显差异。有趣的是,可以从单个标记数据数学模型预测这些亚群,与通过多重mIHC观察到的共定位高度相关。通过该数学模型,使用基因表达数据集和常规IHC分析独立验证了标志物表达与不良生存的关联性。这些结果阐明了MYC,BCL2和BCL6在确定DLBCL预后方面的关联性,对于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会议主题 ——
MYC, BCL2 and BCL6 co-localisation patterns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underlie their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 会议时间 ——
2021年2月25日
10:00 上午(北京时间)
—— 主讲嘉宾 ——
Hoppe博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癌症科学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于Anand Jeyasekharan博士的实验室完成了博士学位。他在该研究所建立了定量显微成像平台,并在该地区首先使用Vectra2多光谱成像系统开展科研工作。在主要研究中,他运用多重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了卵巢癌,胃癌以及淋巴瘤组织中DNA损伤应答和免疫应答的相互作用。他最近还使用Vectra系统以单细胞分辨率研究了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癌基因建立的共表达。此前他曾在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和美国乔治亚大学进行过癌症方面相关研究。